“江晖”读书会丨① 以学生为主,为理解而教——《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12-28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以文会友,落墨生香。约三五好友,剪一抹江晖,闻一纸墨香,掬一份感动,以真诚为经,以共享为纬,共读名家名作之经典,共研教育理论之至道。“江晖”读书会,与你有约。

携一份书卷气

聚一场分享宴

遇见一本好书

打开一个世界

日前,我校启航团队组织了“以学生为本,为理解而教——《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主题“江晖”读书会,这是启航团队首次专题读书会。

阅读生慧,也为教学育人奠基。学校陆续启动“江晖”启航团队读书会、领航团队读书会和行政团队读书会,以此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师带头垂范,润泽学生。

“江晖”读书会第一站,从青年启航团队起始,三位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特点与日常教学设计分享了读书的心得,给小伙伴们带来了新的读书和思考视角



书籍介绍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习科学、习得理论、认知科学、教学法等结果,真正从教育的目的、学习者的接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设计,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和详细的设计步骤,是一本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论书籍。



 本书的两位作者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课程设计、教育评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出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创造 “逆向设计法”等理论,使教学致力于发掘大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而不是灌输零散、学了不会用的知识。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本书必定能带给教育工作者们诸多启发和借鉴。     



读书分享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政治学科董乃锐老师的分享是《浅谈逆向设计引领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他依托学科核心素养,将逆向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部分——明确的预期结果、确定的评估证据以及设计学习任务,逐一进行重点解析,并聚焦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以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为例,探索了逆向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他给出了这一课时中依据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确定的课程目标、检验目标的课程评价以及几大学习任务,真正运用了书中学到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思路。



物理学科王妤婷老师围绕“理解”,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的经验,发现了当下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她巧妙截取了近期的几个网络视频,向老师们生动展示了传统设计的两大误区:灌输式学习与活动导向的设计,对比发现以结果为导向的逆向设计的优势。她运用物理学科的教学思维,在《认识电容器》的课程中实践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这让大家更加意识到,教师的理解不等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不是,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学生的理解”。她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



历史学科林心如老师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理论”与“高中历史逆向设计——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为例”两个部分展开。她先介绍了Ubd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对两位作者的其他理论也进行了拓展研究。她还以近期打磨的公开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为例,以书本中提到的“大概念”理论系统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一堂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次读书会聚焦所读书籍的核心思想,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展现了启航团队敏捷的思维特点,促进了互助互学的团队氛围的形成,开启了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新通道,将成为学校教师培养的新风景。


学,然后知困

读,然后知不足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我们做更专业的教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