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思思,2017届毕业生,毕业于浙江外国语学院,现任万洋集团董事长秘书。
“我都跟我的学生提起你曾经的奋斗故事”,相识多年的高中好友在聊起工作日常时说道。
时间飞快,好像昨天还在教室满心期待地讨论高考后的假期要如何安排,转眼已经迈入职场,打开了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曾经看着三尺讲台上可敬可亲的师长,心生景仰,如今我们中的一些人竟也执起了粉笔。
多幸运,我能成为这位好友所说故事中的女主角,也多幸运,我能拥有这样一段好像到80岁都可以吹吹牛的光荣逆袭事迹。
而故事的见证者,便是我的母校二十二中学,是曾经的18班。
你可能会想,二十二中什么时候有18个班了?据说这是前无古人的,那一年正好二十二中扩招,有两个班级的择校名额,让低录取分数线几分的我通过择校的方式进入了二十二中,拥有了和800个比我优秀、比我成绩好的人共同学习的机会,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女主光环?
可惜被老天眷顾了的我,这一次还是没能吸取教训,陷入了往日浑浑噩噩的状态里,高一一年,在别人为未来拼搏时,我在虚度光阴、跋扈叛逆,也由此成为了老师同学们眼中的问题学生。
大概是青春期的我们总有逆反心理,倘若有人否定我,那我就是这么糟糕,爱咋咋地,但倘若有人肯定我、认为我很有潜力,我就像是打了鸡血,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想证明自己、想不负期望。
就在我已经自我放弃时,班主任玉娟老师的出现,成为了我黑暗生活中的一道光。她认可我,告诉我我有着自己无法想象的潜力。也是那时,从段800名到100名的逆袭故事悄然上演…
当然,故事总是听来轻松,对亲身经历的主人公来说往往困难重重。
高二,别人也许是查漏补缺,但我大概是开天辟地,一路摸索,从零到一。记得当时我们马上要进行历史、物理、化学的学考,从没翻过历史书的我破天荒每天五点半起床背书,国庆假期还在图书馆蹲到天黑,那一定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背着别人学习的滋味,我们曾称之为“暗推”,竟然还有些刺激。但后来出成绩,三门都考了C,我内心不服,想着我好歹也努力了那么一个多月吧,怎么连个B等也没有?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也是天真可笑。在经过和玉娟老师的谈心,得到了她的开导和鼓励后,带着那股不爽和不服,我开始一头扎进学习中去。
但你我都不是天生聪明过人,过程总归会磕磕绊绊,坚持了近一年,我的数学学考还是考了D,甚至是原本比较有信心的语文也只拿了C。后来进入高三,经历了太多次大考小考、周考月考模拟考的打击,每次都要去玉娟老师办公室“宣泄”一场,在晚自习还因为数学题太难而哗然大哭吓住整个班的同学,一整年都没登微信也没用智能手机…也终于明白了任何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我曾经以为的幸运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黑夜里擦擦眼泪,选择继续努力坚持,不断累加砖块筑造高台,最终厚积薄发罢了。
高考结束,离开二十二中,进入大学,再到现在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进入职场…我们常常羡慕天生聪慧,做什么事都不费劲的人,后来才知道,勤奋和专注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故事看似结束,是我与深爱的母校暂别,进入了新的学习工作环境,慢慢藏起情绪,练就了不轻易掉眼泪的能力;故事从未结束,是这段和二十二中拥有的回忆,教会了我勤奋和专注,教会了我努力的意义,让我带着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开启新一段人生旅程,心怀孤勇、不顾一切,一路都在努力成为“想成为的大人”。
再忆过往,眼前是七年前每天早操时分晨光哺育瓯江的绚丽光景;耳边是高三晚上响彻整栋教学楼的口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超越自我、再创辉煌”;鼻尖是晚自习结束食堂宵夜炸串炒面的香味儿…笔下所拥怀的情愫,是自己正当青春时,只专注于一件事,多次跌倒再爬起来往前跑的冲劲。
故事早已结束,故事又从未结束。
感谢二十二中的培养,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谆谆教诲,感谢昔日同学们的帮助和陪伴,感谢我亦师亦友的玉娟…太多精彩的校园故事将会在此继续书写,我们的人生故事又何尝不是?作为曾经校园故事的主人公和未来人生故事永远的幸运儿,在此想正式道一声,母校,2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