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和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举办了多个针对性研训活动,为老师搭建一个展示、交流、探讨、释疑的平台。其中地理、信息技术新课程新教材研讨及课堂展示活动在我校开展。
地理新课程新教材研讨及课堂展示活动
2021年11月17日,温州市地理新教材研讨及课堂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开展。我校林灵洁、陈安娜、王苗苗老师和平阳中学王闻婕、王梦梦老师针对不同的课题开了五节新教材展示课。温州市地理教研员林元龙教授和80多位来自温州各县市的高中地理老师在我校微格教室认真参与了听课、评课、观摩等系列活动。
林灵洁老师《热力环流》课导入新颖,设问自然,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试验结果,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在情境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陈安娜老师的《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三个课堂活动,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课堂环节清晰,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整节课大气沉稳,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
王闻婕老师的课活泼轻松,从地理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王梦梦老师则通过碳足迹问卷调查、低碳行动实践、校园先行等活动环节,宣传低碳节能减排的新型发展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王苗苗老师针对加高学生开出的《云游喀斯特地貌》,活动丰富,有实验、调研、研学等;大量的真实影像照片,提供大量的真实情境;各种地貌的发育过程和前后顺序分析清晰到位,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线上联系云南地质博物馆馆长,解答学生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地理问题意识。
温州市地理教研员林元龙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总结。他肯定了五位老师在新教材教学中的新探索,强调“课堂不再是落实课本为主,而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与会老师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信息技术新课程新教材研讨及课堂展示活动
11月18日,一场围绕双新主题的形式多样且干货满满的展示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18日上午安排了四节不同课题的展示课:温州二外的张丽老师的《5.1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通过精心准备的素材,结合人工智能手写体识别和专家系统等程序案例来让学生亲身感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课堂环节中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和准确的认知。
瑞安中学的金万莲老师的《4.2.1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与架构》从分拣不同规格的苹果这一案例引入了大数据处理的“分治”思想,结合程序让学生体验了模拟hadoop的分布式处理来统计中国古诗中的词频,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大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
我校阮晓蕾老师的《4.2.2编程处理数据——用pandas模块处理数据》从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分析入手,结合成绩分析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通过总分和所有选考科目引出了一维和二维数据结构,通过学号引入了series的索引,并启发同学结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方向和思路。
平阳三中林晓老师的《2.2算法的控制结构》采用了完成PPT中的流程图的方式,让学生对程序的功能流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归纳,让本节课的理论有了实践操作进行落地,实现了在活动中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
永嘉中学的张纪昌老师和虹中分校的吴正春老师对四节课谈了自己的感想,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对四节课的思考和感受,盛赞四节课给大家带来的启发和触动。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的柯水平老师分享了关于必修一第三章的新课标的设计方面的经验,我校金森林老师作为今年参加省优质课评比的温州参赛代表,结合省优质课的评比活动的参赛感受谈了如何设计一堂高质量的好课。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夏正仁老师参与了多本有关于人工智能专题的教材的编辑于开发,也带领多个团队正在研发围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资源,对于这两个主题都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他的专题讲座《人工智能及其教学》深入浅出,理论案例相结合,给参与者带来了一个半小时的思维碰撞。
温州市教研院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蒋莘老师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为本次展示活动做了精彩的结尾。
来源:地理教研组
信息教研组
教师发展处